低空空域開放最受關注上市公司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099.SZ,簡稱“中信海直”)近日發布了201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86億元,同比增長12.23%。值得注意的是,中信海直2011年的陸上通航業務扭轉虧損局面,實現盈利400萬。
與此同時,隨著海油開發由淺海逐漸邁向深海,海上石油直升機服務的市場結構正在發生改變,對大型機的需求將逐漸增加。中信海直今年擬發行可轉債購置大型機謀求“深”開發。
陸航轉盈
去年關于低空空域開放新聞、傳言此起彼伏。由于低空空域的開放被視為國內通用航空發展的關鍵所在,當低空空域管制堅冰出現融化跡象之時,在國內直升機市場具有絕對領先優勢的中信海直也隨之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公司之一。
近日,中信海直發布了2011年年報。年報顯示,去年中信海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87億元,同比增長12.23%;利潤總額1.88億元,同比增長15.55%;
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89億元,同比增長12.89%。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去年中信海直陸上通航業務收入增長39.1%,實現扭虧,利潤由2010年虧損129萬到去年盈利400萬。興業證券認為,隨著低空開發的逐漸深入,該公司陸上通航業務有望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
根據民航十二五規劃的預測,2015年中國通用航空機隊規模將達到2000余架,2020 年近1 萬架,復合增長率為20%左右,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不過中信海直去年陸上通航業務的盈利和對行業未來的利好預期關系不大。
2011年中信海直陸上通航全年投入飛機18架,飛行3831架次,4135小時33分,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2.67%和9.99%。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分析,之所以出現盈利,是因為中信海直的陸上通航業務在經過前期的高成本投入后正在趨于成熟,飛機的折舊費用也大幅下降,規模優勢逐漸顯現,增強了整體盈利能力。而此前由于通航前期投入成本高,盈利見效慢,加上中信海直激進的公務機折舊政策,造成其經營成本居高不下。
而盡管通用航空長期成長空間被認為已經打開,但從目前來看,國家對于低空空域的放開的具體政策和放開速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除此之外,陸上通航企業總體的小、散、弱等特點近年來這一現狀未得到根本改變。目前國內通用航空市場的直升機僅有幾百架,公務機僅有幾十架,這與我國經濟發展整體發展水平已經嚴重不相適應。
中信海直表示,通用航空業具有高投入、高技術、低回報等特點,發展不僅受空域限制,還受飛行員等專業人才短缺等多因素制約,投資回報率較低,對資本的吸引力有限,對公司利用資本市場迅速發展不利。
增購大型機謀“深”發展
國內陸上通用航空“井噴”尚有時日可待,而中信海直今年在其最主要業務海上石油勘探的動向則更加引人注意。
據報道,中信海直去年公告擬投資12.35億元人民幣購置7架EC225LP大型直升機,并在未來3-4年內分階段交付。去年底中信海直又宣布擬發行不超過6.5億元的可轉債,募資購置上述7架直升機中前4架交付的直升機,以滿足海上石油對大型遠程直升機的市場需求,票面利率不超過3%。
興業證券分析,我國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能源石油產業發展的戰略已經成為國家的戰略重點。我國海上石油開發領域的不斷擴大和深入發展,必將對直升機飛行等服務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隨著我國海上油氣近海勘探開發技術已成熟穩定、深海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在穩定增加的近海油田直升機服務的基礎上,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的直升機服務將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領域。
大型遠程直升機是參與深海油氣開發直升機飛行服務的基本條件。興業證券認為,目前中信海直僅有兩架EC225LP大型遠程直升機,機隊配置結構無法適應未來可能增加的深海作業需求。因此,新增遠程直升機,將是公司爭取新增業務、拓展深海石油勘探作業飛行市場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和實際需要。
據悉,中信海直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目前尚需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核準。